樹高10米以內,樹皮灰色,刺多,粗而硬,勁直,生於葉腋間,長的長達3厘米,枝有長枝與短枝,長枝的節間較長,每節上有正常葉1片,其旁側有刺1或2條,短枝的節間短,每節上著生1葉而無刺,葉片的小大差異較大,幼苗期的葉為單葉,對生或近於對生,稍後期抽出的葉為單小葉,生於莖幹上部的葉為指狀3出葉,有時為2小葉,小葉闊卵形或長橢圓形,長4-12厘米,寬2-5厘米,中央的壹片較大,有長約2厘米的小葉柄,兩側的小葉無柄,葉緣有淺鈍裂齒。單花或數花腋生,花芳香,有花梗;萼裂片5或4,有短細毛;花瓣白色,5或4片,略呈肉質,有透明油點,長約1厘米,雄蕊多達50枚,通常不同程度地合生成多束,花絲甚短,花藥線狀而長。果梗長4-6厘米,與其著生的枝條約等粗,果縱徑10-12厘米,橫徑6-8厘米。果皮淡綠黃色,平滑,幹後硬木質,厚3-4毫米,10-15室,種子甚多,扁卵形,端尖,並有透明的粘膠質液,種皮有棉質毛,子葉大。
根、樹皮、葉、花均可用作清熱劑。果肉有香氣,用作清腸胃藥,作緩瀉劑用。在緬甸用嫩葉搗爛治創傷,瘡疥及腫痛,腳及口腔疾病,葉搗爛後留汁液治療眼病,食嫩葉可避孕或引致流產。
該植物又稱作避羅樹、比羅樹、毗利婆樹、頻螺樹。意譯為莮樹、萓莮樹。印度教徒尊為聖樹,用來作為護摩之薪木。瑜伽師地論卷五:‘清凈資具者,謂吉祥草、頻螺果、螺貝、滿甕等事。’又玄應音義卷二十三謂,印度人祠天時,多用此木作幢,以莊嚴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