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據說,在歷史上,舊俗除夕夜,各家有小兒女者,用盤、盒等器具,盛果品食物,互相贈送,這就是“壓歲盤”。後來,“壓歲錢”取代了“壓歲盤”,這就是現在付給壓歲錢的方式。
清代,壓歲錢帶上了去邪、祈福的成分,《燕京歲時記·壓歲錢》記載:“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這裏,是指帶方孔的銅制錢。自紙幣代替金屬制錢以來,便改用紅紙包封之以示吉利。清代曾有人寫詩描繪了兒童得到壓歲錢時的喜悅心情:“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錫蕭價,添得嬌兒壹夜忙。”
2、傳說古代有壹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裏出來,專門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後就會發高燒、說夢話,退燒後就會變成癡呆瘋癲的傻子了。大人們怕祟來傷害孩子,常常在除夕整夜亮燈不睡,這也叫做“守祟”。
有壹戶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這年三十晚上,為了防止祟來侵擾,這對老夫妻不睡覺,壹直逗著孩子玩,他們用紅紙包了幾枚銅錢,包了拆,拆了包。但隨著夜漸漸深了,小孩子受不了,先睡著了。這對老夫妻便把包好的幾枚銅錢放在他的枕邊。老夫妻年歲大,也熬不住,壹看都已是四更天了,想來那祟該不會來傷害他們的孩子了吧!可他們剛壹睡著,壹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妖就進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頭的時候,突然孩子枕邊發出壹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
很快,這件事就傳揚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除夕夜裏用紅紙包上錢給孩子,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為“壓歲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