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是特殊商品,用於物物交換。最早的錢是貝殼,這點大家都知道。隨著人類發展,用於物物交換的“錢”也必然跟著發展。這就需要至少滿足兩個需求了。
第壹個是,便以攜帶和儲藏。這就要求“錢”要不怕摔,不怕藏,能承受得住各種極端環境的考驗,便於流通。
第二個是,隨著國家和政權的確立,要承載起相應的功能,代表國家權威和文化等。
正是因有這兩大需求,最終銅,這種蘊藏豐富的金屬,便成為了制造錢幣的首選。金銀都存儲少。只能承擔起大宗貨物交換。
既然銅錢被選中,代表官方權威,國家意誌,那麽制造錢幣時,也就壹定要體現出國家政權所賦予的外在審美觀,和內在的文化傳承。
其壹、天圓地方
皆知,中國文化中,有壹個天圓地方的概念。因此,在錢幣上也就要體現出來,故而古代的銅錢幾乎都是圓形,即符合攜帶方便,安全的要求,也體現出了“天圓”這個概念。
而中間是壹個方孔,則代表著“地方”,同時也便於用繩線串聯起來等。
其二、君子外圓內方
這點是從天圓地方引申而來的,是古代禮儀和做人修養的提醒,是“德”的表現。壹個人的處世啊,說辭啥的可以圓滑,耍滑頭,以不傷彼此和氣為目的,但內心卻要堅定,要有棱角,即有底線,正邪分明,不可含糊。
比如孔子就說過:君子可欺以其方。即,為人處世太過剛正,容易被人利用。
錢財屬於“利”,所謂君子重義輕利。所以,錢幣也就跟著外圓內方了,體現出這種文化內涵。同時,由於古代是農耕文明,是以農為本,自然這種內涵,也就符合國家需要。
大致正是因這兩點,古代的錢幣,無不是外圓內方。即有攜帶和儲藏方便,同時也體現出了古代中國文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