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也是中國的壹種工藝美術。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就有粗糙簡單的彩陶和黑陶。陶器和瓷器有不同的質地和特性。陶器,由粘性高、可塑性強的粘土制成,不透明,氣孔細密,吸水性弱,敲擊聲渾濁。
瓷器是由粘土、長石和應時制成的。半透明,不吸水,耐腐蝕,堅硬致密,敲擊聲清脆。中國傳統陶瓷工藝品以其質量上乘、外形美觀、藝術價值高而聞名於世。
歷史
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就有了風格粗獷古樸的彩陶和黑陶。到了商朝(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1世紀),已經出現了具有瓷器特征的釉陶和硬釉陶。到了魏晉時期(公元220-420年),中國已經完成了用高火燒制出堅實胎質瓷器的偉大發明。
到了唐代(公元618-907),陶瓷的生產技術和藝術創作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東賣日本,西賣印度、波斯、埃及,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獲得了“瓷都”的稱號。到了明清時期(公元1368-1911),陶瓷在制坯、裝飾、施釉、燒制等方面的技術都優於前代。?
中國陶瓷發展歷史悠久。從新石器時代早期最原始陶器的燒制,到瓷器的發明和廣泛應用,技術和藝術都在不斷進步;在適應人們生存和生活需要的過程中,燒制的陶瓷器皿種類不斷增多,樣式不斷變化,內在質量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