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穆孟珙當宰相時總是慷慨大方,唐太宗很欣賞他。有個朝臣,家裏收藏古鏡。他說這面鏡子可以照亮200英裏,而(朝臣)想通過呂蒙正的弟弟把古鏡送給呂蒙正,以此獲得(呂蒙正的)賞識。呂蒙正的弟弟告訴他,呂蒙正笑著說:“我的臉只有盤子大小。怎麽能照200裏?”他的弟弟不敢再說話了。眾人聽了,都贊嘆不已,說比李還賢惠。說明他興趣愛好少,不會被外物所束縛。
原文:盧文木孟珙以慷慨為丞相。唐太宗盡快接見了他。從前有個讀書人,家裏放著壹面古鏡,說是可以照二百裏。我想向我哥哥學習。他哥哥在房間裏等著,平靜地說話。他笑著說:“我的臉只有盤子那麽大。為什麽不拍壹張200裏的照片?”他哥哥不敢再說話了。聽者無不嘆服,以為聖人遠非李。歷代聖賢很難涵蓋幾件事而不膩事。
桐城派是中國清代文壇最大的散文流派。它以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學理論和豐富而誠實的文字著稱,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天下文章皆出自桐城”是對桐城派散文歷史地位的形象概括。創始人方苞以他的寫作道德而聞名。他繼承了歸有光的唐宋古文傳統,提出了“義法”思想。“義”是指中心,即正統的基本觀點;“法”是指表達中心或基本思想的正式技巧,包括結構、組織和修辭。“義”和“法”壹旦融為壹體,就是相輔相成的,即內容和形式必須統壹。
左公,左光鬥(1575 ~ 1625)為直字,帶* * *,號浮山。別名左遺直、左* * *、左浮山。明代桐城人,因彈劾大太監魏忠賢而下獄,死於獄中。洪雙(左光鬥死後約20年)被平反。鐘毅,謚號左光鬥。所謂“謚號”,是古代皇帝、貴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所給予的具有正反兩方面意義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