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陽方尊是商代晚期的青銅禮器和祭器。1938出土於湖南省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倫山腰,現屬炭河裏遺址。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後母吳丁(原名司母戊丁),又名後母吳大方丁、後母吳芳丁。原1939三月河南安陽出土。這是商朝的或祖甲為祭祀他的母親吳而做的。它是商周青銅文化的傑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擴展數據:
中國古代展展出文物2026件,其中壹級文物521件。展覽以朝代更替為主線,以珍貴文物為核心,展示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發展特點和各族人民共同創造多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
展覽分古代、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晉南朝、隋唐五代、遼宋夏金元、明清八個部分。
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龍的相對造型表現酒器中的至尊氣象。羊成為青銅重物的對象,有其獨特的象征意義。先秦時期。
人們對羊的性格有兩種概括:善良有禮;外柔內剛。羊“跪著吃奶”的習慣,被視為善良、禮貌,甚至被後人解讀為孝順的典範;外柔內剛也被引申到了很多神聖的性質。傳說中的始祖臯陶敬羊,《詩經·趙南》也有“文王主政,清正爽朗,德如羔羊”的說法。
後媽武丁的選角過程很復雜。根據鑄造痕跡觀察,鼎身和四足是整體鑄造的。鼎身* * *用8個陶塑,每個鼎腳用3個陶塑,器底和器內用4個陶塑。鼎耳在鼎身鑄造後鑄造。鑄造這個鼎需要1000多斤金屬原料。
制作如此大規模的物件,有壹系列復雜的技術問題,如成型泥模、臨摹陶模、壹起澆註等,同時還必須配備大型熔化爐。後母武丁的鑄造,充分說明商代晚期的青銅鑄造不僅規模宏大,而且組織嚴密,分工細致,顯示了商代青銅鑄造業的生產規模和傑出的技術成就。
百度百科-泗陽方尊
百度百科-商代武丁太後
百度百科-中國國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