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作為古代四大藝術(琴棋書畫)之壹,如今被人們接受為“堯造圍棋”。關於“堯造圍棋”的記載,可以考證的文字是戰國文獻《世本》:“堯造圍棋,精於此道。”
西晉張華在《博物誌》中繼承和發展了這壹說法:“堯使圍棋教子。若白:舜以子與商為愚,假裝去教之。”從這裏的文字記載來看,圍棋已經作為壹種“教”的工具被大家所接受,具有啟蒙的功能。
1964版的《大英百科全書》采用了這種說法,甚至標註日期為公元前2356年。
擴展數據:
圍棋的發展和傳播;
春秋戰國時期,圍棋已經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秦滅六國統壹全國後,與圍棋相關的活動變得很少記載。到東漢初年,社會還是“博學於世,獨擅棋藝”。直到東漢中後期,圍棋才重新流行起來。
由於南北朝玄學的興起,文人以說話清楚為榮,於是下圍棋更加興盛,下圍棋被稱為“手談”。上層統治者都擅長下棋。他們以棋設官,建立“棋品”制度,對有壹定水平的“棋手”授予“人品”(品級)。
當時的棋藝分為九類。《石楠·劉蕓傳》載:“梁武帝擅長下棋,棋譜上有278人。”由此可見棋類活動的普遍性。
隨著隋帝國的對外政策,高句麗、新羅、百濟將圍棋帶到朝鮮半島,向日本派遣使節,後逐漸傳播到歐美各國。
圍棋傳入歐洲的時間眾說紛紜,壹般認為是17世紀中葉。長期以來,許多歐洲人認為圍棋是日本人發明的。後來,他們逐漸意識到圍棋實際上最早出現在中國。
有學者認為,圍棋蘊含著豐富的中國文化內涵,是中國文化和文明的體現。
在中國古代圍棋中,黑白棋手將兩枚棋子放在對角星位置(對角星布局),先下白棋。現代圍棋由日本發展而來,取消了座次規則,圍棋的變化更加復雜多變。圍棋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復雜的棋類遊戲之壹。
人民網-圍棋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