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課文是從景色、收藏品和毀滅三個方面來描寫圓明園的,其中第景色方面寫的最詳細。
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壹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
闡明了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與文章的結尾提到的“我國這壹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壹片灰燼”,首尾呼應,作者的痛惜、憤怒之情躍然紙上。
擴展資料:
圓明園不但建築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上至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所以,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
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壹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為壹片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