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的吊腳樓簡介:
吊腳樓建築是土家人民智慧的體現。土家吊腳樓多為木質結構,早先土司王嚴禁土民差瓦,只許蓋杉皮、茅草,叫只許買馬,不準差瓦。
壹直到清代雍正十三年改上歸流後才興蓋瓦。壹般為橫排四扇三間,三柱六騎或五柱六騎,中間為堂屋,供歷代祖先神龕,是家族祭祀的核心。
根據地形,樓分半截吊、半邊吊、雙手推車兩翼吊、吊鑰匙頭、曲尺吊、臨水吊、跨峽過洞吊,富足人家有雕梁畫棟,檐角高翹和石級盤繞,大有空中樓閣的詩畫意之境。
擴展資料:
土家族吊腳樓的形式:
單吊式:
單吊式是最普遍的壹種形式,有人稱之為壹頭吊或鑰匙頭。它的特點是,只正屋壹邊的廂房伸出懸空,下面用木柱相撐。
雙吊式:
雙吊式又稱為雙頭吊或撮箕口,它是單吊式的發展,即在正房的兩頭皆有吊出的廂房。單吊式和雙吊式並不以地域的不同而形成,主要看經濟條件和家庭需要而定,單吊式和雙吊式常常***處壹地。
四合水式:
這種形式的吊腳樓又是在雙吊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特點是,將正屋兩頭廂房吊腳樓部分的上部連成壹體,形成壹個四合院。兩廂房的樓下即為大門,這種四合院進大門後還必須上幾步石階,才能進到正屋。
百度百科—吊腳樓(土家族吊腳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