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國家的通貨膨脹越高,其貨幣的實際價值就越低;壹個國家的通貨膨脹越低,其貨幣的實際價值就越高。通貨膨脹衡量的貨幣真實價值是貨幣的內在價值,內在價值是決定外在價值(即匯率)的基礎。內在價值體現在家裏的貨幣購買力上,貨幣購買力可以通過表示通貨膨脹程度的物價指數來計算。當壹個國家的物價指數上升時,其通貨膨脹水平就會提高,其貨幣購買力就會相應降低,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匯率也會相應降低;反過來,當壹個國家的物價指數上升速度比其他國家慢,通貨膨脹水平較低時,則意味著其貨幣的購買力增加,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匯率也會相應上升。
再者,貨幣的內在價值,即購買力的變化取決於流通中的貨幣量。如果流通中的貨幣量與貨幣的實際需求相壹致,國內的貨幣價格和購買力就會穩定,貨幣不會對內貶值;如果流通中的貨幣量超過了需要的貨幣量,就會發生通貨膨脹,貨幣購買力下降,本幣對內貶值。
在紙幣制度下,兩國貨幣之間的匯率取決於它們在國內所代表的實際價值,也就是說,貨幣的內在價值決定其外在價值;而內在價值是以其購買力來衡量的。因此,貨幣購買力的比較就成了紙幣制度下匯率決定的基礎。這壹論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廣泛接受和應用,也是西方匯率理論中的壹個重要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