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黑火藥因為容易獲得,被廣泛用於八路軍的武器制造。當時八路軍根據地武器彈藥極度短缺,無法補充。所以黑火藥只能用來給舊彈殼填充彈頭,成為前線殺敵的重裝子彈,炸藥不夠用。因此,黑火藥不得不被用作手榴彈、地雷和迫擊炮彈的主要填充藥。大量的人被動員起來把硝酸鹽壹起熬成火藥後,重新裝子彈就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了。有很多過程。第壹,對使用過的彈殼進行收集、篩選和修復,只有那些沒有變形和破損的彈殼才能使用,避免爆裂或不適合的事故發生。其次,底漆重新制作。通常是把銅皮從壞的黃銅殼上切下來,沖壓成銅壺,加汞後重新嵌進殼底。然後將造粒後的粉末按照規定的重量裝入殼體中;最後,加上彈頭。通常的做法是做壹個子彈模具,在模具裏沖壹個銅板形成壹個裝甲,然後澆上熔鉛。這種重裝彈有很多缺點,密封性能差,火藥容易受潮,射擊殘留物多,射程短,精度差,初速低,彈頭外形不理想。最初只能做圓頭彈頭,抗戰後期可以做尖頭子彈。有時候銅板沖壓不好會造成破口,露出鉛芯,變成變相的達姆彈。部隊在使用這種子彈時,壹般不會在100米的距離上射擊敵人。甚至這種在日軍眼裏連次品都不算的子彈,以當時根據地的工業水平來看,也是當時根據地兵工廠的壹大成就。大大緩解了八路軍彈藥不足的局面,為抗擊侵略者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也可能是黑粉在戰爭史上最後的輝煌。
根據地使用的重裝子彈只能用於非自動步槍,自動槍械對彈藥要求更高。使用重裝子彈可能會出現再入不充分、抽殼時破殼、氣道積碳等故障,在戰鬥中是致命的。美國人也有使用重裝子彈的習慣,但他們的目的只是為了省錢。普通人可以在市場上買到合適的無煙火藥和成品彈頭以及適合重裝的拳擊手型底火。家裏再裝子彈只是簡單的部件組裝過程,而根據地的情況是建立在完全毛坯生產加工的基礎上,差別很大。
上一篇:我在授權店貼了壹個3m的車模,老板寫了質量保證卡號,但是我電腦上沒有找到。我怎麽能爭論它是不是真的呢?下一篇:大家都在用什麽手機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