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湖南常德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周先生所撰《武陵珍寶》記載,朱元璋鑄造“大中”可分為兩個階段:(1)朱元璋稱帝前鑄造大中。龍鳳十年,即鄭錚二十四年(1364),陳友諒被鏟平後,朱元璋在江西設貨泉局,鑄大中鮑彤。頒布五等錢式,加壹種“當十”,背面穿“十”字。(2)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四年(1371)重鑄。這是朱元璋稱帝後。這枚硬幣是圓形的,真實的,容易閱讀。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五都有。這次投的錢背面有各省局的名字,有北平、河南、濟南、北京、浙江、福州、湖北、廣州、廣西,每個局有五個檔次。小硬幣背面只有局名,二折以上有數字。比如廣西鑄造的兩枚硬幣折價為桂二,福建三錢鑄造的折價為三福。清翁淑佩引用《明史食貨錄》說:“按:此大中小錢,洪武四年後鑄。”《楚上陵金吉所記》引自《泳編》曰:“洪武中期,鑄造大中鮑彤錢,與前朝錢並用。”都涉及到了洪鑄造的大中型貨幣。可見,前人已經註意到了大眾鮑彤在鑄錢鼓上的差異,但他們並沒有揭示出這種差異。唐實甫《中國鑄幣學詞典》指出:“凡有背文者,後鑄之,單值十者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