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茶分為生壺、二青壺、熟壺,依次連接操作。炒茶鍋是用普通的板鍋,做成三個鍋連在壹起的炒茶爐,鍋傾斜25-30度。炒茶用的掃帚是竹子做的,長約1米,竹枝壹端直徑約10厘米。
2.(炒茶法)
當地炒茶的茶農可以總結為三句話:“第壹壺麻花滿,第二壺勁足,第三壺柄滿。”綠鍋主要起到殺青的作用。鍋溫180-200℃,葉量0.25-0.5斤。葉子的多少取決於鍋的溫度和操作的技術水平。炒法是用茶笤帚在鍋裏炒,葉子隨之翻動,受熱均勻失水。要快速均勻的旋轉,結合搖動茶葉,大約1-2分鐘。等葉子軟了,深綠色的時候,就可以掃進第二盆了。第二個綠鍋主要起連續滅活和初揉的作用,鍋的溫度比生鍋略低。因為茶葉與壺壁的摩擦力比較大,受力要比生壺大,所以要“帶力”才能讓茶葉隨著炒茶掃帚在壺內旋轉,開始卷成條狀。同時,要結合搖動茶球使其變暖。當葉子收縮成條狀時,茶汁粘在葉子上,感覺黏黏的,可以掃入煮好的鍋裏。熟壺主要起到進壹步制作精品茶條的作用,壺溫低於青兒壺,約130-150℃。這時候葉子已經軟了。如果用茶笤帚炒幾下,葉子就會鉆到手柄裏的竹枝裏,有利於做成條狀,稍微晃動壹下,葉子就會散落到鍋裏。如此反復操作,使葉子在竹笤帚中吸氣呼氣,巧妙地將脫水和揉搓結合成條。這與焙炒綠茶的制茶工藝有明顯區別,既能利用濕熱條件下葉片柔軟、可塑性好的機會,促使粗老葉成為條,又能克服冷揉撚的斷梗、斷片、露筋等弊端。翻炒至條索緊細,散發茶香,約三至四成幹,即可上桌。
3.(爆炒)
炒制是壹個名詞,指的是用小火在鍋內使茶葉萎雕的過程,通過人工揉撚使茶葉中的水分迅速蒸發,阻斷了茶葉的發酵過程,完整保留了茶汁的精華。這是制茶史上的壹大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