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文學、詩詞三個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蘇軾的創作活動並不局限於文學。他在書法、繪畫等領域成就突出,在醫學、烹飪、水利等技藝方面也有貢獻。蘇軾是宋代文化精神的典型代表。
從文學史範圍來看,蘇軾的意義主要有兩點:壹是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世文人推崇的範式:進退自如,受辱不驚。因為蘇軾把封建社會士人的兩種態度整合在同壹個價值尺度上,所以他能夠保持冷靜,全力以赴。
其次,蘇軾的美學態度為後人提供了壹種啟蒙的美學範式。他以寬廣的審美視野擁抱世界,所以萬物可觀,美無處不在。這種範式在題材、內容和表達方式上都為後代開辟了壹個新的世界。所以蘇軾受到後世文人的普遍喜愛,是歷史的必然。
蘇軾的作品在當時很有名氣,在遼國、朝鮮等地都很流行。北宋末年,朝廷壹度禁止蘇軾作品流通,但禁令越嚴,流傳越廣。到了南宋末年,蘇軾的文集廣為流傳,版本繁多,在以後的朝代又被反復鐫刻。
擴展數據:
主要成就:
書法
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師從晉唐五代名家,將王僧虔、徐浩、李詠、顏真卿、楊凝式的創作風格融入自己的家庭。他曾聲稱:“我不能在書本上創造思想”,“我是創新的,不實踐古人”。
黃庭堅叫他:“早些年,筆鋒精煉,不像老板那樣自然。”這說明蘇軾的壹生充滿了坎坷,導致了他的書法風格大起大落。現存作品有《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和《黃河祭》幾篇。
畫
蘇軾擅長畫墨竹,其畫重神似。他主張畫要有畫外之情,畫要有寄托,反對雷同和程序約束。他主張“詩畫合壹,巧清新”,明確提出“文人畫”的概念,為以後“文人畫”的發展奠定了壹定的理論基礎。作品有《古木怪石圖冊》《瀟湘竹石圖冊》。
百度百科-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