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書法家向來對“壽”這種草書情有獨鐘,蘇伯也不例外。這幅生辰字帖清麗雅致,渾厚豪放,筆法如龍,壹氣呵成,令人嘆為觀止。
據蘇波說,這幅生日書法是他在某首長家做客,喝醉後寫的。寫完後發現最後壹個錯誤,是中國傳統草書長生字的最後壹個?
首(拼音:shòu)是《漢語通用規範》中的壹類詞。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西周早期的青銅器銘文中,本義為長壽,引申指生命的持續時間。它也用作動詞。人生也指中老年人的生日。壽也作了婉言謝絕,這是用來埋葬死者的。
形聲字金文中的“壽”字上下結構,上半部以老人形象表意;下半部為《天疇》之“域”字的初文,其古曲脊形在此用作“守”字的註音。
西周的金文,詩經等古籍都是作為長壽的意思,長壽是長壽的本義。有的碑文加了壹個“妳”表示下面的手;還有壹些在左下方加壹個“口”,是篆書和漢印版《說文》;有的還同時加“口”和“妳”。
“口”可能意味著壹個酒杯,“口”和“妳”的組合意味著向老年人敬酒,祝他們長壽。這種字形壹直流傳到漢代的秦簡和帛書。從戰國到漢代簡帛文字,再到東漢簡牘文字,都常見這種壽字結構。現代繁體字的首字母來自漢代隸書。
漢代以後,“遊”寫“存”。在唐代印刷書籍開始出現後,采用口口相傳的壽字形狀作為適當的主體,其他形狀和結構的壽字不再常見,只有韓立的壽字幸存下來。現在流行的簡化字壽字,在敦煌漢簡中已經有了雛形,寫的是圖C;到了唐代,敦煌遺書中的壽字已經和現代簡化字壽字壹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