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山石的名稱來源於地名。
壽山石是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是中華瑰寶,中國傳統“四大印章石“之壹。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晉安區與連江縣、羅源縣交界處的“金三角”地帶。
壽山石是指產自DB35_T 419—2012第3章規定的區域內,主要化學成分為SiO2、Al2O3、Fe2O3、TiO2、K2O、Na2O,主要礦物組成為高嶺石族礦物(包括地開石、珍珠陶石)、葉蠟石或伊利石的天然多晶質寶玉石,具有色彩多樣,硬度較小,質地細膩及可雕性強等特性。
壽山石在寶石和彩石學中,是屬於彩石大類的巖石亞類,它的種屬,石名都很復雜,約有壹百多個品種。按傳統習慣壽山石的總目壹般可主要分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類。因為產於田底,又多現黃色,故稱為田坑石或田黃。壽山石原石普遍體量都不大。
壽山石的歷史淵源:
元代篆刻家以葉蠟石作印材,使壽山石名冠“印石三寶”之首,登上文化大雅之堂。加上明、清帝王將相的百般青睞,從而形成壽山石雕刻藝術從萌芽到發展到鼎盛的壹脈獨特的民間工藝文化史。
壽山石原石的收藏早在明朝初年以前就已經開始。因為明洪武年間,建於唐光啟三年的壽山村“壽山廣應院”被焚於火。火後在“廣應院”的故址留有許多壽山石,以後被稱為“寺坪石”。
資料記載,明末,曹學銓發現並開始收藏田黃石,至清代,“壽山石熱”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於是在收藏壽山石雕品的同時,也掀起收藏壽山石原石的熱潮。並且,在那時壽山石中的田黃石就有“易金十倍”的價值。
民國時期,印章收藏之風極盛,專門收藏印章的藏家輩出,以壽山石刻印風行壹時。壽山石章潔凈如玉、柔而易刻,備受書畫家、篆刻家的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