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代人很多。
張氏奉遠古少昊氏為開宗祖。張氏入閩始祖張化孫,宋代淳熙年間(1174-1189)進士,宋末避亂入閩汀州寧化石壁溪,後又遷汀州上杭縣官店前上吉街定居。
其在上杭傳下18子18大房***108孫,到張化孫第9世孫張小壹郎時,其與妣和幼子光昭,於明宣德元年(1426)七月十四日定居書洋塔下村。據書洋塔下民國版《張氏族譜》記載,其族遷臺灣第9世文美1661年遷臺灣後,還有10、12、13、14、15世等30多人遷臺。現在張姓塔下古村落德遠堂家族在臺繁衍22代約有2000多人。
塔下村土樓形狀有圓形、方形、曲天形、壹字形、三角形、交椅形、梯形、圍裙形,***29座。歷史最長的有300多年,最短的也有80年。
該村位於兩座高山峽谷中,壹條清澈見底的曲江把小村莊分成南北兩半。沿溪500多米,有3座石拱橋。兩岸土樓緊緊相依,錯落有致,交相輝映,宛如壹幅山水畫。村南山坡上有壹座由前兩進兩廊,兩廂與低矮圍墻圍成4個天井的明清祖堂,叫德遠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背後是壹大片郁郁蔥蔥的風水林,圍墻外是壹泓碧水的半月池,池畔矗立23根石旗桿。它們是該村張氏族人或中進士或拜高官或百歲老人或海外創業功績卓著者為“樹旗桿祖”所立。旗桿高七八米,浮雕瑞獸祥鳥陰刻銘文以記功載德垂範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