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石的分布廣泛,也被人稱為馬安石。據悉它深藏於紅水河河床底部,是1992年初冬於十五灘發現的新石種。此石的產地很狹窄,紅水河在此地暗礁側伴沖出壹條很深的河道,旁邊形成壹條長約三百多米的回水灣,水灣中的石頭千百萬年來被紅水河湍急的流水帶著砂石沖刷磨礪而形成。
根據有關地理資料顯示,彩陶石在晚古生代(距今3億至4億年)的地層發育而成。由於紅水河特殊的地理位置,回水灣中便積存了許多這樣的石塊,長年累月的潮漲潮落,夾帶著沙石的水流把回水灣中石頭的表皮沖刷得非常光滑;加之光的作用和水質的汙染,又使石頭表面蒙上了壹層柔和的色彩,猶如制作精良的古代陶器,被塗上了壹層美麗的釉色。
從形象上看,彩陶石見有象形、景觀等狀;每壹款彩陶石都有它的獨特魅力。如同黑彩陶石質地細滑,潤澤感佳;彩釉石則多見方柱棱角之形,石膚溫潤如脂,石色釉面光彩怡人,尤以翠綠色為貴;鴛鴦石以下部墨黑而上部翠綠色者為上品;而綠質黃釉石具有唐三彩之神韻;尤其是綠玉石,色調沈靜優雅,純凈無瑕。
各式各樣形象特異的石頭都稱為人們喜歡的收藏對象,在收藏界人士眼裏,彩釉石類產出極少,具有很好的收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