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富貴吉祥。
抱鼓石的傳說源遠流長,起初由門墩石演化而來。門墩石,支撐固定門框的底座,材料多以石頭為主,也有木頭的。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制作工藝發展,由之前的垂直於門框的底座,向外延伸形成了造型各異的門墩石,從簡單實用性,發展到更具有工藝的觀賞性。
相傳古代武將得勝歸來,把戰鼓放在門前,久而久之演變成為石頭材料的鼓型造型,也稱做抱鼓石。造型豐盈大氣,盡顯主人尊貴地位,後又預示鎮宅辟邪,看門守院,吉祥富貴寓意。
抱鼓石壹般由底部須彌座,中部荷葉,上部石鼓三部份組成,有的頂部還雕有獸頭。底部和中部大抵相同,上部石鼓也大多有鼓釘。兩側面浮雕,花鳥蟲獸,歷史人物典故等等,樣式繁多,內容豐富。
抱鼓石的分類
1、螺蚌抱鼓石
以徽派祠堂宅門抱鼓石為代表的樣式,多為三段:下部為基座,中部為承托件,上部為抱鼓石。整個造型不對稱,抱鼓石有向外突兀的起勢,很像壹只螺或蝸牛,抱鼓石就像是其所背負的厚重外殼。
2、非對稱如意抱鼓石
以北京四合院宅門(正門或二門)為代表的樣式,也可分為三段:下部雕須彌座,座上蓋有方形錦巾,中間為由兩個橫放的仿錐鼓與下部的方形錦巾組合成的如意形,上部為豎立著的圓鼓,壹般鼓頂部還雕有臥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