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錢幣收藏 - 拜印度神猴哈奴曼有何意義

拜印度神猴哈奴曼有何意義

哈奴曼(梵文Hanuman),印度教神話中的神猴,風神伐由(Vayu)和母猴安阇那(Anjana)之子。相傳,哈奴曼可飛騰於空中,其面容和身軀可隨意變化,能移山倒海。又說,哈奴曼面如紅寶石,毛色金黃,身軀高大,尾奇長,吼聲如雷,力大無比,可移動山嶽,可捕捉行雲。據說,哈奴曼剛出生時,見到太陽,以為可食,便壹把抓到手中。為了使太陽免遭不測,因陀羅(Indra)急忙以雷霆擊哈奴曼之顎。哈奴曼因而又被稱為“其顎被擊者”。

印度歷史悠久的偉大史詩《羅摩衍那》原以梵文寫成,神猴哈奴曼是主人公之壹,其成書時間大約不會早於公元前300年。其中講述了哈奴曼幫助阿逾陀國王子羅摩(Rama)從魔王羅波那(Ravana)手中放出解救王妃悉多(Sita),燒毀魔王的楞伽城,飛到喜馬拉雅山取回藥草,救治羅摩的傷兵。羅摩為報答他竭力相助賜他長生不老。詩人滿懷熱情稱頌神猴的法力,謳歌神猴的慈悲,盛贊神猴的義勇。

哈奴曼在另壹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亦有提及。據說,在班度族兄弟被逐期間,怖軍(Bhima)壹次在林中與哈奴曼相遇。神猴的長尾正好擋住他的去路。他用盡全力,仍未能將他的長尾挪動分毫,這時,神猴告訴他:他們乃同胞兄弟(怖軍也是風神伐由之子),並向怖軍宣示了四種姓的不同職責及四瑜伽的學說.哈奴曼被尊為學術的傳授者,農事的庇護者。其形象通常為壹武士,手持碩大棍棒,腳踏楞伽城守護女神,或雙膝跪倒在羅摩和悉多面前,雙手合掌胸前,其神態虔誠恭敬。

胡適認為《西遊記》的美猴王孫悟空原型即取自哈奴曼,隨著佛教的東傳中國,《羅摩衍那》記載的「楞伽城大戰」(Battle of Lanka)中大鬧無憂園的情節,被編成孫悟空七十二變的故事。陳寅恪與季羨林皆同意此說。

  • 上一篇:抖音收藏了對方會知道嗎?
  • 下一篇:羅伯·奧特曼大結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