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始皇統壹貨幣和度量衡以來,極大地促進了國內經濟交流和社會發展,購物更加方便。沒有更復雜的轉換。
唐宋以前,白銀還沒有作為貨幣廣泛流通。白銀成為流通貨幣是在唐朝貞觀年間。當時壹兩銀子可以買200鬥米,10鬥米就是壹塊石頭,相當於59公斤。也就是說,當時壹兩銀子可以買1180斤大米。按今天的價格,壹兩銀子大約相當於今天的人民幣4130元。在宋代,壹兩銀子可以買4-8石米。宋代大米的重量比唐代多壹點,有66公斤。所以,在宋代,壹兩銀子大約是今天的900-4000元。到了明清時期,白銀的價值開始大打折扣。在明朝,壹兩銀子可以買188多斤大米,壹石大米重約95斤,相當於現在的660多元。清朝就更不用說了,政府太腐敗,加上外國白銀的湧入,國庫沒有足夠的錢來賠償帝國主義。可想而知,上億兩白銀經常被支付給外國。
綜上所述,自白銀作為官方貨幣出現以來,其價值壹直在不斷變化。經濟越發達,白銀越高越值錢,能買的東西也越多。經濟越落後,白銀就會相應貶值。然而,除了流通價值,白銀在今天仍然具有儲存價值。很多人會為後代收藏白銀,其價值壹般只會增加而不會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