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市面上的貨幣為銀元。由於銀元的建造年限不同,便會產生不同的價值。以壹塊銀元的平均價值為例,大約為400人民幣。而文章背景是民國時期,壹塊銀元的價值與壹塊人民幣的價值並不相同。如果我們將銀元換算成人民幣,文章中提到的100塊銀元大約是四萬。
毒教材和毒插畫影響著廣大青少年,媒體曝光新聞後,引發各界關註。家長期待相關部門及時更改部分教材的插畫和內容,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廣大網友為孩子的教育操碎心,更不希望部分出版社工作人員的不作為,直接影響孩子教育。
尊重背景,100銀元相當於四萬元毒教材插畫轟動全國,尤其是數學教材中的部分插畫。插畫中的人物形象與健康成長的青少年形象簡直是天壤之別,只見毒教材中的人物瞇著眼,大胖腦袋,不合適的穿著。反觀新時代的少年,每個孩子都能註意分寸,保持自信開朗的狀態。如今,學校已開學,孩子拿到的是新教材,插畫大改特改。
不同背景下,貨幣面值不同,就好比人們無法用100塊錢去購買100塊銀元,而它的實際價值早已超過四萬元。清朝時期,外國商人將銀元帶到國內。直到乾隆年間,清朝有關部門才會正式任命為銀元制造承辦部門。隨著時間的流逝,出現不同的銀元稱號。以道光年間為例,時代動蕩不安,銀元供不應求,人們將其稱之為?銀餅?。民國時期,清王朝不復存在,可人們依舊在使用銀元。更何況年代越久,收藏價值越高。
總的來說,教材是培養孩子的基礎讀物,不可忽視每壹篇文章的細節。我們不僅要避免孩子獲得帶有毒插畫的教材,更要有效避免每篇文章中的常識性問題。教育之路,道阻且長,更不容隨意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