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耳朵的含義
1只耳朵。鄒忌諷刺齊王“能聽我的話,必有好報。”《陋室銘》:“無絲無竹無耳。”《石鐘山紀》:“有沒有可能不用看就判斷壹個東西有沒有?”
兩個形狀像耳朵的東西。如“黑木耳”、“銀耳”
3聽說了;聽過又聽過。《漢書·外戚傳》:“聾子夢日之象。”
(4)兼職詞,相當於“just”,譯為“正義”。《包壯遇上孟子》:“我不能善前王之樂,而能善世俗之樂。”《赤壁之戰》:“荊州百姓附符,迫聽其勢,而不服氣。”
(5)肯定的。查進:“古今,人有我耳。”赤壁之戰:“田橫是齊國壯士之耳。”
6.位於兩邊。“耳門”和“廂房”。
耳朵的基本詞義
1,聽覺和感覺平衡器官(俗稱“耳朵”):耳後(bèi)。耳垂親昵(mó)。耳穴聽覺和視覺。聽著聽著。
2、耳朵之類的東西:木耳。銀耳
3.像耳朵壹樣把東西分兩邊:耳室。丁格。
4.我聽說了:我聽說了。柔軟的耳朵。易聽(指60歲,壹聽就能知道別人微妙的意思,再指60歲的人)。
5、文言助詞,只是,只是:想當然。
6.文言語氣詞(大致與“壹”相同):“壯士不死,則名聞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