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是是黨領導文物事業發展的總方略,蘊含著我們黨對文物工作使命任務的基本判斷。
文物是歷史遺留下來,在文化發展史上有價值的東西,文物反映了當時人類社會活動的文明與歷史、社會構成,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藝術發展水平,並且文物更能夠反映出當時人類社會的科技發展水平,對現代人們正確認識歷史、了解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有著重要的意義。
由於文物所屬類型較多,其保護工作中涉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及工程技術科學等學科,因此,文物保護工作面臨著諸多的困難,在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進行了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為我國文化遺產保護、文物保護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我國文物普查歷史及意義
為了實現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目的,實現我國的文化傳承與發揚,我國在1956年就開始了文物普查工作。但是受當時經濟、技術等因素影響,普查工作僅在小範圍內開展,所取得的效果也極不理想。隨後在1981年至1985年、2007年至2011年分別進行了第二次、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
其中第三次文物普查規模大、內容豐富,並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數碼技術等科技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普查效果。在文物普查工作中,掌握了不可移動文物的基本情況及生存狀態,並對民間收藏文物等有了基本的掌握。文物普查工作的有效開展使我國文物保護組織了解了文物保護的現狀,為我國科學制定文物保護政策、中長期文物保護規劃提供了科學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