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煮好後,拿起茶壺,在三個成品形狀的瓷杯(當地俗稱“關公巡城”)上做圓周運動,依次將每個小杯倒滿。這時,妳可以拿起香味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品嘗。喝茶時,不能滿壹杯再倒壹杯,而是根據杯數依次來回倒。所以,除了泡工夫茶,喝茶也是需要時間的。
擴展數據:
明末清初,閩南的壹些明朝大臣不服清廷統治,進入武夷山當和尚,種植、制茶、品茶、賣茶。清代學者、浙江錢塘人袁枚,雍正四年赴武夷品茶,寫道:“杯小如核桃,壺小如香椽。每次倒的時候,都沒有壹兩個……”這種方法相比於余嬌的記載,只是在潮州更精致,程序更復雜。
余嬌生於乾隆16年,顯然比袁枚遊武夷山晚了25年,而且他的文章肯定是後來出的,說明武夷飲茶法是潮州功夫茶的雛形。而且武夷山是正山小尺度紅茶和烏龍茶的發源地,而且當時的制茶人多是閩南人,所以“工夫茶”和“工夫茶”區分得很清楚,即前者是茶葉,後者是沖泡技藝。
“功夫茶”的沖泡技術得到了發展和完善。雖然程序復雜,但卻富含文化,所以被飲酒者模仿使用。今天的武夷茶藝、閩式功夫茶、臺灣省功夫茶藝術,都是在此基礎上的挖掘和深化,成為閩粵臺的飲茶藝術。近年來,功夫茶藝傳到了中國北方,受到北方飲者的欣賞。
百度百科-工夫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