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表現明軍作戰的影片中,會出現明軍火器營人手壹把三眼銃的畫面,三眼銃有三個眼,看上去要比單管的火槍強大不少,成為了明軍標配,當仁不讓成為大明帝國火器代表。很多人都以為整齊列隊的火器營槍手們三排發射三眼銃,強大的火力下,敵軍在遠處就被射得人仰馬翻,事實是否如此呢?很遺憾告訴妳,其實並不是,三眼銃只是壹款落後的火門槍,其精度和殺傷力難言優秀,但它還是成為了明軍的制式裝備,這當然是有原因的。
三眼銃的材料有熟鐵也有精鐵,三根銃管單獨制造,造好後用鐵箍固定到壹起,用壹根木棍在上面呈品字形挖出三道凹槽作為銃柄,三個銃管呈品字形排列,根本上還是壹種火門槍。三眼銃並非只有壹種規格,經過明朝劉天和、趙士禎、戚繼光、熊廷弼等先後加以改良,至少有壹尺、四尺四寸、五尺五寸等幾種規格,分別配給騎兵與步兵使用。
三眼銃並不是很精準的火器,它的最佳射程是在三十步到四十步左右,在三十步內,其威力能破甲,在五十步外,能殺傷無甲或輕甲敵人,超過壹百步,就失去了殺傷力。這個殺傷力,是說的短管三眼銃,長管的版本裝藥量和鉛子都有增加,理論上說威力應該更大,小院沒有找到這方面的資料,不敢妄下結論,不過根據明朝的鑄造工藝來推算,就算有增加,估計也大不了多少。
早期火器無甚精準度可言,特別是馬上的騎兵在運動中發射更加難以命中,為了彌補精準度問題,很多明軍官兵尤其是騎兵將三眼銃發射的彈丸改為散彈“每銃著鉛子二、三個”,並且設置三眼同時擊發。這樣總計有六到九顆鉛子同時發射出去,在犧牲續航力的情況下提高了命中率。如果是步兵原地發射,可以選擇不將引線合並,然後可以做到連發。所以說三眼銃其實只是壹種挺普通的火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