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種濁官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種貪官,它只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壹個官位,而且這種官位的權力極大,就比如說尚書郎,禦史中丞這些官位,此外不僅文官裏面有這種濁官的位置,就連武將裏面也有濁官,比如說平常大家最常聽到的驍騎將軍。
之所以會有這個稱呼,就是因為那個時期的門閥政治所導致的,要知道三國的爭鬥,實際上可以算是壹場門伐的程度,只要這些門閥抱團支持哪壹個勢力他就會發展起來,就比如說東吳的孫氏就是靠著這些門閥成長起來的。
所以說門閥的勢力是非常強大的,最後雖說三國歸晉了,但是晉朝的皇帝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態勢,依然靠著門閥而活。於是晉朝滅亡之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種門閥政治便壹直延續了下來,然後就產生了所謂的濁官。
此外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除了濁官的官職,還有壹個官職叫做清官,當然這個清官也不是尋常意義上的勤儉的官,也是代表著某壹類官職,就比如說有的人不喜歡擔任武將,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又必須要掌握著兵權,於是在這個時候便出現了帶帖制度,就是妳本身再擔任文官的基礎上再擔任武官,這樣壹來妳就可以掌握著兩方的大權,且這類人又被稱為清官。而且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凡是能夠左右得了朝政的人,基本上全部都是這些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