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把彩紙折成紅包大小,撕下多余的部分。用膠棒把多余的小塊粘在上面,壓實不留縫隙。將兩邊部分對折,壹端向中間開口,同時向上翻起。
2.張開嘴,用膠棒把上下兩部分粘起來,另壹端向下折。用剪刀把那部分剪成半橢圓形,在紙的適當位置剪壹個小半圓。用切肉刀剪出半個圓圈,把上半部分折進去,寫上“恭喜發財”。
傳統的紅包,也叫壓歲錢,是農歷新年期間長輩們給孩子們包在紅紙裏的錢。據說明清時期,大部分壓歲錢都是給有紅繩的孩子。民國以後演變成用紅紙包著。壹般指包著錢的紅紙袋,慶祝時作為禮物,也指賄賂別人的錢。
給未成年的孩子發紅包(根據中國人的觀念,已婚的人被認為是成年人)意味著給他們帶來祝願和好運。紅包裏的錢只是為了讓孩子們開心,它的主要意義在紅紙裏,因為它象征著好運。所以,當著發紅包的長輩的面拆紅包是不禮貌的。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把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發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諧音為“老”和“特別”,晚輩可以帶著壓歲錢平安度過壹年。壓歲錢有兩種,父母偷偷放在孩子枕頭下面。
在異國他鄉,壹些與中國人有交往的其他民族的朋友也遵循中國紅包文化的習俗,民間也是如此,社區、公司也效仿。上世紀最後壹個龍年春節,時任舊金山市長的布朗也在正月初壹給與會者發紅包和壓歲錢,與中國人壹起過年,生動地展現了中美文化在節日氣氛中的交融。
更有甚者,春節期間,壹些銀行、商家從樓房高處撒下的紅包,像墜入天空壹樣漫天飛舞,街上人潮湧動。人們“搶”的不是那個小紅包裏微不足道的壹塊錢,而是來年吉祥如意的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