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調是指聲音高低的變化。現代漢語語音學中,聲調是指漢語音節中固有的聲音,可以區分意義的升降。
音樂中的音階也是由音高決定的,音高可以用音階來模擬,學習音調也可以靠自己的樂感。但是註意音調的高低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音調的升降很滑,不像從壹個音階跳到另壹個音階。音調通常用五度來標記:設置壹個豎音階,分為五度,最低為1,最高為5。
擴展數據:
《隋唐韻》、宋代《廣韻》也將聲調分為“平”、“上”、“曲”、“入聲”四種,稱為“四聲”。後來,這種中古時期的四聲體系在各地的發音中被大量保留。但是語言,無論是語音、單詞還是語法,都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改變。
聲調方面,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韻》之後,北方語音的“平調”已分為“尹平”和“陽平”兩類。
其演變規律大體如下:古聲屬於聲母明確的詞,現代都讀作“尹平”;古音屬於濁聲母字,現代讀作“上聲”。
這就是為什麽北平話的“平聲”分為“平聲”和“平調”。至於其他地方的“上、去、入”三個聲調,有的分陰陽,所以有“尹平”、“陽平”、“陰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等聲調,如潮州話。
有些地方不分陰陽,比如泉州話、福州話、客家話,所以這些方言各有七個聲調。所以方言的聲調少則三個(如河北灤縣),多則十個(如廣西博白縣)。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