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釉是壹種特殊的高溫結晶釉瓷器,是中國最古老的鐵結晶釉品種。氧化鐵作為著色劑,在1200℃和1300℃之間用高溫還原火焰燒制而成..釉色不透明,釉色黃綠摻雜,黃褐色底釉中散布著許多細小的綠色斑點,頗似茶粉。
茶粉釉出現於唐代。本來是黑釉瓷過度燒成的特殊現象,感覺效果不錯,就成了刻意燒成的新品種。
陜西耀州窯是燒制茶釉瓷器最早的窯,產品有捧壺、滾碗等。在宋代,北方的壹些窯偶爾燒制黑釉瓷器。其化學成分與黑釉相似,是壹種石灰釉,特點是高鐵、高鈣、高鎂。其中鎂的含量必須達到壹定的水平,至少在2%以上,古代的產品已經達到3.5%。鎂含量過低,黃綠色晶體無法燃燒。
微觀上,茶粉釉的晶體很小,黃綠色或黃褐色,主要分布在釉層表面,析出的晶體屬於輝石型。
我國北方盛產白雲石,可以滿足配方中高鎂的要求。在中國南方,白雲石很少用於配釉,所以在清朝以前,南方窯基本上沒有生產茶釉。直到清朝雍正時期,景德鎮才仿制成功,質量超越前代,成為我國傳統高溫琉璃瓷中的瑰寶。
到了清代,茶的最後壹道釉,古樸端莊,古意盎然。成為官瓷中的名貴品種和重要品種。康熙年間有“蛇皮青”、“鱗魚黃”等品種。傳世品中,雍正、乾隆時期最為常見,雍正以後稱為“廠官釉”。
雍正茶的端釉多為黃色,俗稱“鱗魚黃”,甘龍茶的端釉多為綠色,俗稱“蟹甲綠”。器皿底部刻有雍正和甘龍篆文。因其釉色與青銅器相近,常用瓷胎制作仿古青銅器。
清代紀元措在《陶雅》中說:“潤、爽、活,是茶粉中最重要的三樣。茶粉黃中夾雜綠,嫵媚而不俗。花中絢爛,美如玉,美如瓶,最引人註目。茶葉釉很難燒制。釉料除配方符合要求外,低溫階段不宜在氧化性氣氛中燒成,應在980℃左右的還原性氣氛中燒成,溫度應控制在1250℃至1280℃之間,冷卻速度要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