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東海縣的後丘、建陵、尹平、下城、臨紮、懷文、吳宓等古城都在境內。
漢朝以後,建陵郡並入後丘郡。到晉時,縣也被並入後丘縣。
宋元嘉十二年,後丘郡廢為本相郡,沭陽郡名直到北周建德七年(578)才確定,壹直沿用至今。沭陽在夏商時期屬於徐州。
周屬青州。
春秋末期,魯在南方。
在戰國時期,它屬於楚國。
秦初屬,後屬譚。
西漢時期的後丘郡隸屬於東海郡,建立了尹平和建陵兩個侯國。
三國建立東海時,領著後邱、尹平、建陵等11郡。
南宋文帝元嘉四年(427),並入本相,另設壹郡。
梁武帝田健督五年,廢郡而設郡。
東魏孝景帝武定七年(549),改沭陽縣。
隋文帝年間,屬海州。
唐高宗總章元年(668年),改為泗州。
鹹亨五年(674),也屬海州。
明朝洪武年間,屬淮安府。
清雍正二年(1724),改為海州府。
2年,屬於徐海道。
17至37,屬東海專員公署、徐海行政公署。
民國29年秋,中國淮海地委對地域劃分進行了重大調整,成立了隸屬淮海地區專員公署的四樹縣、楊桐縣、東海縣、灌雲縣抗日民主政府。
1949年5月,東海、楊桐、泗蜀三縣撤銷,原轄區劃歸沭陽縣,宿遷部分劃歸沭陽,隸屬淮陰行署。
65438年至0983年,市管縣,屬淮陰市。
1996年8月,區劃調整,隸屬於新成立的宿遷市。
2011江蘇省是省直管縣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