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古國出現了哪些文物?
在距今約5000年前的河洛古國雙槐樹遺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陶鼎、牙雕家蠶、骨質鞋形器、彩陶杯,壹起來看看。
遺址的出土器物包含許多外來文化因子:如折腹鼎、背壺具備大汶口文化特征;陶器組合中出現的大量雙腹器,如雙腹盆、雙腹豆、雙腹碗,以及薄胎斜腹彩陶杯,屬於屈家嶺文化因素;還可以看到雙墩文化靴形器、薛家崗文化折腹杯、松澤文化折肩折腹壺、大溪文化杯等文化元素。
家蠶牙雕件藝術品長6.4厘米,寬不足1厘米,厚0.1厘米,用野豬獠牙雕刻而成,是壹條正在吐絲的家蠶形象。它的做工十分精致,腹足、胸足、頭部組合明晰,和現代的家蠶極為相似,同時背部凸起,頭昂尾翹,與蠶吐絲或即將吐絲時的造型高度契合。
我國最早的骨質蠶雕藝術品,它是壹條正在吐絲的家蠶形象,與青臺遺址、汪溝村等周邊同時期遺址出土的迄今最早絲綢實物壹起,實證5300年前後黃河中遊地區的先民們已經從事養蠶繅絲。這壹時期各地代表性文化的農業都較為發達,但並沒有有與桑蠶紡織業有關的確切發現。
專家認為,中華文明的壹個典型特征即是農桑文明、絲帛文明。從這壹角度講,位於黃河流域中心的以雙槐樹遺址為首的聚落群,是目前發現的中國農桑文明發展史上時代最早的代表。
九個陶罐和麋鹿都埋在地下,當房子建成後,居住的主人日常活動時,就仿佛騎在麋鹿身上,向諸部落氏族表達自己才是呼應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專家推測,這應該是壹位有地位並且諳習巫術和天文的古國首領,以這種方式設計自己的居室實際是在神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