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稱,清代是中國銀錠器形種類最繁多的時期,從雍正王朝開始銀錠器形壹改從前的時代特征,突出地區特色,幾乎各省都有本地區的代表器形,種類繁多、器形復雜,大體上有元寶形、圓形、方形、砝碼形、腰形、槽形、大翅形、牌坊形、茶花形等幾大類。清代銀錠按重量可分為四種:壹種是寶銀,呈馬蹄形,重五十兩(計3.75斤);第二種是中錠,多為錘形,重約十兩(計375克),又稱小元寶;第三種是小錁或錁子,形如饅頭狀,重壹二兩到三五兩,也叫小錠;第四種是不足壹兩的散碎銀子,有滴珠、福珠等稱法。
設計成何種造型的銀錠通常與地方民俗傳統密切相關,如東北為高翅寶,特點是雙“翅”高高,多為單面傾斜,銘文鑄在厚實的壹面;湖南為龜寶,倒看如同壹只烏龜;貴州則因盛產茶花將銀錠設計為茶花形。而雲南的馬鞍寶,更被稱為銀錠之佳品、晚清傳奇貨幣。
保值銀錠易漲難集
因銀錠集銀和自身文物價值於壹身,且具有較高保值功能。據稱,如今市場上壹枚清代五十兩銀錠價格在博寶寶珍商城已達三四萬元,連清代最小的碎銀亦達百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