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妳背面沒有“訖”字官戳,所以是仿制品,喜歡的可收藏但不值錢!具體資料如下:
明代中期,西方商人開始來到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進行貿易活動,外國銀元隨之流入中國。清代初期,隨著貿易的發展,外國銀元流入中國的數量相應增多,行用區域也不斷擴展。在外國銀元的影響下,我國東南沿海各省率先出現仿照外國銀元而鑄的銀幣。由於它們都是以人工土法打制而成的,制作工藝比較粗糙,形如餅狀,故被稱作“銀餅”。
從實物發現來看,臺灣是最早鑄造銀餅的省份。在清代道光年間,臺灣鑄造了壹種以壽星作正面圖案的銀餅,俗稱“壽星銀餅”,它是各類銀餅中為時最早的。此幣正面中央鑄壹壽星圖案,左右兩側分別為篆書“道光年鑄”、“足紋銀餅”八字,下方鑄紀值文字“庫平柒貳”;背面中間鑄壹寶鼎圖案,外環鑄滿文“臺灣府鑄”四字。邊道為“ ”字紋。
道光銀餅,制作不精,版別眾多。但若按正面壽星圖案右下方所鑄文字不同,可分“官局”版、“ ”字版、“十”字版等數種大類別。另外,幣面、背均有不同的戳記。這是因為,當時各商號銀樓在經手壹次後,通常要打上壹個自己的印記,以示信用。戳記越少,品相越好,價值越大。
道光壽星銀餅的偽品發現甚多。其中,絕大多數是仿真品而作,壹小部分是別出心裁的臆造品。對於偽品的鑒別,有兩點至關重要。其壹是看背面左下方有無“訖”字官戳;其二是看邊道上有無鑄“ ”字紋飾。可以絕對地說,凡真品無不蓋“訖”字戳的,沒有這個戳記,必屬偽品;凡邊道不作“ ”字紋的壽星幣,無論是光邊或是齒邊,必定是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