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真跡徹底消失的原因有兩點:(壹)書法作品不易保留,極易損耗;(二)王羲之書法的收藏者多想將作品占為己有,哪怕毀掉也不肯脫手。
書聖?王羲之書法集百家之長,又自成壹家,風格溫婉含蓄,飄逸俊秀,是中國書法藝術不可逾越的壹座高峰,可是王羲之的真跡可以說已經絕跡,現在看到的都是仿寫的贗品,這無疑是壹個巨大的遺憾。王羲之的真跡難以尋見,書法作品本身不易保存是壹個重要的因素。王羲之生在東晉,距今已經壹千七百多年,如此漫長的時間裏,寫在紙張上的書法作品想要留存下來,難度可想而知。
即便有無數收藏者珍愛,所能做到的保護措施和現在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語。加之有空氣、濕氣等自然因素,戰亂等不確定因素,寫在紙上的書法作品,想完好的保留下來極其困難。
壹件盡善至美,人人夢寐以求的東西,往往難以留存,王羲之的書法就是這樣的命運。與王羲之同時代的桓玄收集了大量王羲之的真跡,可在他篡權失敗,被朝廷追殺走投無路之時,將隨身攜帶的王羲之書法悉數扔進了長江裏,自己留不住的東西,親手毀掉也不願拱手讓人。
相傳?天下第壹行書?《蘭亭序》被唐太宗收藏,太宗對它愛不釋手,死時下令將《蘭亭序》陪葬昭陵,壹件藝術品就此長眠在了地下,後人再無幸壹睹它的?芳容?。
北宋宋徽宗趙佶是壹位藝術家,書畫皆有造詣,相傳他找遍全國,才收集到寥寥幾幅真偽難辨的王羲之書法,可在靖康之難時,全被金人擄走,或毀於戰火,或下落不明。
就這樣?書聖?王羲之的書法在世間算是絕跡了,但他的書法造詣卻萬古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