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的不是文玩,玩的是文化,是知識,是中國特色。
文玩的市場行情壹直是穩中透堅。過去文玩以文房硯、墨為大項,使現在隨著演變而來的文玩具有了濃厚的文化底蘊。讓老物件的這些文化用品得以傳承與發展。已不再是過去擺放和使用的器具這麽簡單,變的更容易上手,更方便攜帶,更彰顯收藏者的修養與氣質!咱玩兒什麽都講究!
這幾年通過文玩配飾的興起,人們追求的更是“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境界,小小的配飾上精雕細琢,各種特色寶石的小雕件猶如雨後春筍,這正是在玩中進化的壹個明顯特征,文玩也具有了較高的藝術價值。
就算玩,也要是在學習中成長。這讓大家玩的開心,玩的有意義!當然也是很多大老爺們茶余飯後樂於討論交流的“重要話題”。每壹件好的文玩,每壹件大家追捧的寶石,不管價值高低,只看主人對它的用心程度與手上的“功夫”如何,它們都是玩主壹種精神物化的傳承。經由歲月的洗禮,與主人息息相通,當然也會彰顯主人的文化品位(某寶上買機刷泡油者不在其中)。
這話太有說服力了,我見過的國際友人除了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能交流壹些。以外,其他都是銷售商了。波蘭,俄羅斯的老毛子搗鼓蜜蠟,尼泊爾的搗鼓菩提串,印尼人搗騰椰蒂珠子,壹個真正喜歡的都沒有,全是沖著錢來的,這是他們眼中的中國特色。您讓外國人玩文玩,他們也玩不明白!而且是有國富民強的中國,才會孕育出廣大的文玩愛好者,這是壹個民族生活安逸,幸福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