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錢幣收藏 - 甲秀樓的歷史沿革

甲秀樓的歷史沿革

甲秀樓是壹座著名的古亭,矗立在貴陽南明河的萬鰲樊氏上(這塊石頭酷似傳說中的巨人鰲)。甲秀樓從古至今經歷了六次大規模的修繕。歷經400年風雨,依然屹立。它是貴陽歷史的見證,也是貴陽文化發展史的標誌。

甲秀樓建於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明朝萬歷年間(1573-1620),巡撫蔣東之在此築堤連接南岸,並建壹首樓以陶冶風水,稱為“甲秀”、“柯家亭秀”。有壹座漂浮的玉橋連接著兩岸。

天啟元年(1621),被燒毀,總督朱重修,改名“來鳳閣”。清代曾多次重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修總督田文,恢復原名。現存建築重建於宣彤元年(1909)。上下三層,白石為柱,層層收攏,從橋面到屋頂高度約20米。南明河在樓前流過,匯入漢碧潭。建築側面由石拱橋“扶余橋”相連,橋上有壹個小亭子叫“涵碧閣”。甲秀樓朱亮碧瓦,依山傍水,名副其實,堪稱甲秀。清代貴陽八景之壹,“鰲帆浮玉”是位於貴陽南明河鰲帆石上的甲秀樓,由貴州巡撫江東所建。建館前,王陽明第二弟子馬廷錫曾在此建雲起閣講學傳道。該建築始建於明朝萬歷二十五年(1597)。當時先建在沙上,命名為“鰲頭磯遺址”,再在臺上建壹座亭子,命名為“甲秀”,意思是柯家挺漂亮的。建築幾經毀建,1981年翻修。重建時發現亭底石墻嵌有詩詞,後又在底墻嵌有八首詩詞。甲秀樓前有兩根鐵柱。壹次是雍正四年(公元1726)。雲貴總督樂泰在古州(今榕江)鎮壓苗族,收繳武器。鑄鐵支柱炫耀他們的成就。二是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雲貴總督樂寶鎮壓興義布依族王囊仙起義,收繳武器鑄造,兩柱均有銘文。省博物館裏有兩根鐵柱。

明清以來,甲秀樓壹直是文人騷客的聚集地,專家學者寫的詩也不少。在樓內收藏的古代真跡石刻、木盤和書畫名家作品中,清代桂陽院士劉昱杉所寫的206字對聯堪稱壹絕,比號稱世界第壹聯的昆明孫胡子大觀樓多了26個字。

  • 上一篇:瓷板畫大師
  • 下一篇:壹年級美術工具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