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出現於商代晚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這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是壹種象形文字,因刻在龜甲和獸骨上而得名。甲骨文又可稱為“文琪”、“甲骨文”、“殷墟”或“龜甲獸骨”。甲骨文是目前可以確認的考古資料。是19年底發現的。
當時,河南安陽西北的小屯村的農民把偶爾撿來的龜甲和獸骨當中藥材賣。有學者認出上面有古文字,於是開始大力尋找。沒過多久,古文字學家確定是商代所寫,然後對該地區進行判斷分析,得出結論:小屯村就是古籍中提到的殷商都城遺址。
甲骨文的起源
甲骨文是商代後期統治者因為占蔔而寫在龜甲獸骨上的。就已經發現的甲骨文材料來說,甲骨文可以說是非常發達和成熟的文字。系統比較完整成熟,發現的字數也不少。現在甲骨文字的數量已經達到了5000多個,所以推斷商代實際使用的甲骨文字數量應該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就其字形結構來說,已經相當復雜了。後人總結的漢字六法——象形、指事、會意、借用、形聲字、轉註,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甲骨文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商代晚期的祭祀、征服、狩獵、農耕、畜牧、社會生活、思想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