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黃金書”的內容,其實早有各種版本的普通出版物並大量出版。但經過使用貴重的黃金、珠寶等包裝後,“黃金書”成了所謂“禮品書”“珍藏版”和“收藏品”,定價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甚至更高,不僅大大超出壹般圖書價格,甚至比自身成本也要翻上好幾番。
在今年全國政協會議上,部分政協委員提出意見,認為這是壹種“奢靡浪費之風”,“黃金書”可當作“傳家寶”、“保存萬年之久”的廣告等基本上屬於誤導讀者的虛假宣傳,呼籲出版管理部門要加強管理,對出版“黃金書”、“白銀書”亮紅燈。 新聞出版總署對圖書市場進行深入調研後發現,這類“黃金書”的面市,多是壹些出版單位為了經濟利益與社會上其他經營者合作出版行為,銷售中基本采取“高定價、低折扣”的方式,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不僅嚴重背離圖書作為精神文化產品的社會功能,助長奢華的不良風氣,而且還擾亂圖書市場秩序。更有甚者,有些“黃金書”的出版發行背後,隱藏著違規出版、買賣書號和變相公款消費、滋生腐敗的嚴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