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收藏了皮影戲、皮影雕塑工具、電影、演奏樂器和民間藝人表演的影像資料。還有制革基地,皮影雕塑班,皮影表演隊。皮影戲這種活的民間表演藝術,以博物館的形式得到系統、完整、妥善的保護。
中國皮影戲藝術起源於陜西、山西和河南交界的黃河流域。它的起源大約是2000年前。它是壹種讓觀眾透過白色幕布觀看平面木偶表演的燈影,以達到藝術效果的戲劇形式。
造型生動傳神,誇張幽默,雕刻流暢,著色華麗,形體完美,四肢靈活,形成了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結合的獨特藝術品種,是中華民族藝術殿堂中不可或缺的精美明珠。
皮影戲的歷史記錄
皮影戲在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根據史料和現代民間皮影戲藝術傳播的實際情況,可以推斷和證實皮影戲藝術起源於兩千年前的西漢,發源於中國陜西,成熟於唐宋時期的秦晉豫。
清代興盛於河北。南宋末年,閩南移民將皮影戲傳入廣東潮汕地區,並逐漸吸收了潮汕地區的民間音樂、民間戲曲和民俗,特別是吸收了潮劇的白話、唱腔和表演藝術風格,形成了流行的皮影戲。
當時官宦府邸的許多王氏大士紳,都以請名師刻片、儲放精美片盒、私養片班為榮。在民間鄉村小鎮,大大小小的皮影戲班也比比皆是。
壹個鄉壹個城市有二三十個電影班也不奇怪。無論逢年過節、節日豐收、祈福拜神、嫁宴慶生,都少不了搭臺唱影。就算這個劇集要熬通宵或者跑十個半月,不止壹個廟會可以有幾個電影團隊對打,熱鬧程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