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皇帝永平六年至九年(63-66),為了攻克漢中棋盤山的攔路虎,朝廷下令鑿石開道。當時人們用火和水開路,形成了壹條全長13.6米的隧道,供車輛通行。石門隧道無斧鑿痕跡,巖面修整光滑,內寬4.2米,可供兩節車廂(漢制第壹軌1.5米)同時運行。石門隧道是最早具備交通條件的人造隧道,與幼發拉底河隧道和那不勒斯坡西博隧道相比。
當時鎮守漢中的縣令君為了紀念石門隧道的開通,下令將石門隧道的開通過程以文字的形式刻在山崖上,稱為“漢中太守開通褒傾斜碑”。毫無疑問,這個摩崖是漢代雕刻的,實物還存在於第壹個摩崖。此後陸續增加了壹些漢代和南北朝時期的摩崖作品。
70年代初,因為根治包河,石門所在的山谷修建了水庫。在水庫淹沒區,國務院評定摩崖石刻銘文十三種,其中漢代八種,曹魏和北魏摩崖各壹種,南宋三種為“壹級文物”,並將石門洞和這些入選的主體石刻移入漢中博物館。之後,石雕被粘合修復,存放在專門的房間裏。展廳命名為“石門十三品展廳”。摩崖石刻書法作品十三篇,稱為“石門十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