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寅本,獻給大叔的手稿,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卷前後有數十枚宋代“宣和”、“政和”印章、天水園印章、歷代鑒賞收藏印章,以及冼玉書、張炎、周覓題字。這是奏疏的底稿,蒼勁成熟,與《侄兒奏疏》前稿和《座帖》同為嚴著名的“三稿”。此稿以筆為中心,崇尚沈穩凜然,不取側面之美,所以充滿了封箱氣息。而且任何豎筆都無意笨拙,不管怎麽排列。但是,每壹個字都是生動活潑的,整篇文章都是灑脫的。王士禛曾將此帖與為紀明所作的稿子相比較,說:“此帖與為紀明侄兒所作的稿子壹樣,但似乎余波的失意少了些遜色,而風充滿了能量,所以為紀明侄兒所作的稿子似乎遜色了些。”“三稿”看似風格壹致,但由於內容和寫作時的心境不同,各有特色。
上一篇:知乎是如何隱藏個人動態的?下一篇:竹子為什麽被稱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