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多指這繁華的世俗世界。“滾滾”是動詞,“紅塵”是世俗的意思。這個詞充滿了煙火氣,但也有壹種喧囂感。常用來形容世間的浮華與喧囂,或指個人的沈浮。
“紅塵滾滾”壹詞最早出現在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其中有壹段著名的描寫:“紅塵清濁,人間幾度衰老;因樓高欲穿鯉魚,須系金鉤月。”人生苦短,世間繁華與沈迷雲何多。只有爬上高樓,或者用金鉤掛月亮,才能逃離這種幹擾。
此後,“紅塵滾滾來”逐漸成為文學、藝術等領域常用的描寫手法和象征,表達對世間無常、虛無縹緲的幻覺的感受和警示。
紅塵的起源
漢·班固《西都賦》:“紅塵四合,煙雲相連。”唐杜牧《過華清宮》詩壹:“紅塵中騎公主笑,無人知是荔枝。”關《金銘池》詩:“縱使寶馬嘶,紅塵吹,只求香歸。”
清代王著《重寫齋錄》卷三:“十尺紅塵飛紫陌,閑掩門。”郁達夫《浙東風光與方巖風光略》:“無椽子,風雨不可及;冬暖夏涼,紅塵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