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汞齊的記載最早見於東漢方士魏伯陽所著的《周易參同契》。鍍金技術的記載最早見於梁朝。
《本草綱目·水銀條》引用梁弘經說:水銀“能消化金銀而使之成泥,人也在鍍物。”這壹記錄比鍍金物體的出現晚了大約八個世紀。
古代貼金的方法大致可分為五個過程:
(壹)仿“金箍棒”。準備壹根銅棒,把前端壓平,稍微傾斜,用水銀染壹下,晾幹就成了“金棒”。
(2)黃金。即溶金,溶汞。黃金溶解後,倒入冷水盆中,使其變得粘稠渾濁,稱為“金泥”。
(3)貼金,即在器皿上塗抹金泥。
(4)開金。將燒紅的無煙炭放入變形的鐵絲籠中,用金屬棒挑取,在抹金的地方周圍烘烤,使金泥中的汞蒸發,使金粘在物體表面。
(5)壓光。用硬度為七八度的瑪瑙或玉石制成的壓機,在鍍金面上反復打磨、按壓,使鍍金面變平,起到加固和光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