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都是用壹些質地堅硬的名貴木材去制作平秤的秤桿的,在現在來看是有壹定收藏價值的。
桿秤(讀音gǎnchèng)是秤的壹種,是利用杠桿原理來稱質量的簡易衡器,由木制的帶有秤星的秤桿、金屬秤錘、提紐等組成。
手工制作桿秤的工藝在中國流傳歷史悠久。據民間傳說,木桿秤是魯班發明的,根據北鬥七星和南鬥六星在桿秤上刻制13顆星花,定13兩為壹斤;秦始皇統壹六國後,添加“福祿壽”三星,正好十六星,改壹斤為16兩,並頒布統壹度量衡的詔書。
另壹種說法是範蠡所制,他由壹個魚販的難處那得到啟示先用根竹竿,壹邊放水筒,壹邊放魚,利用杠桿原理發明,後來他進行改造根據北鬥七星和南鬥六星在桿秤上刻制13顆星花,定13兩為壹斤,但因為有些商家缺斤少兩,便添加“福祿壽”三星,表明,缺壹兩少福,缺二兩少祿,缺三兩少壽。直到20世紀50年代,國家才實行度量衡單位改革,把秤制統壹改為10 兩壹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