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鏃在中國開始出現於舊石器時代末期的山西朔縣(今朔州)峙峪遺址,青銅鏃出現於二裏頭文化,鐵鏃出現於戰國時期。商至西周的青銅鏃,鏃身中脊兩旁有翼,翼緣有刃,前端有鋒,翼尖後掠;鏃後部有鋌(或稱莖),以插接箭桿。春秋戰國的青銅或鐵鏃,多三棱形或錐形,鋌多延長。
箭鏃是箭桿的頂端部分,由於古代的弓弩以及箭體當中的箭羽、箭桿,多使用竹木質結構,很難保存至今。而箭鏃則多使用石、骨、銅、鐵等質地堅硬之物制作,不易腐爛,故而箭鏃在遺址中得以大量保存。小小的箭鏃穿越了滄海桑田,成為我們緬懷當年“戰爭之王”的載體。
最早出現的由金屬做成的箭鏃是河南省偃師市二裏頭遺址出土的商代青銅箭鏃,商、西周時代,青銅鏃的主要式樣是有脊雙翼式。春秋時代就出現了三翼銅鏃,戰國時除三翼鏃外,三棱鏃也很流行。但這類鏃常裝鐵鋌,以節省銅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