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通寶鑄於清高宗乾隆年間(1736-1795年),背面的滿文比較復雜,可以參考華光普的《中國古錢幣目錄》,上面有很詳細的價格和錢幣拓片。歷史年代為,清高宗乾隆年間(1736~1795年)。絕大部分為小平錢,新疆紅錢有部分當十錢,寶泉、寶鞏發現有大錢,但應為開爐或後鑄花錢,非行用品。
乾隆通寶,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文字沿雍正滿文錢式穿孔左邊有"寶"字,穿孔右邊鑄有各局名。乾隆通寶”版式很多,錢文方面京局的多用宋體,寶浙局多用楷書,寶陜、寶川兩局用隸書,但大多數地方錢局用宋體。新疆紅錢部分局背滿文,其他則背維文和滿文。少數錢背有星、漢字,又有記年,記值,合背,吉語等錢。乾隆常見的***有二十二個鑄局,新疆紅錢有六個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