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農村,沒有冰箱,也沒有現在強大的物流和銷售,生產的成果多還是自家消耗掉,每到收獲的季節,農民們是又喜又憂,喜的是大豐收,憂的是收成的儲存。
在長期的生產活動中,大家就發明了地窖這個儲存保護收成的大容器。原理是利用泥土的的熱惰性。
因為土壤的導熱性弱,其溫度變化比大氣小得多,冬季外界過冷時,有利於保溫,而秋季和初冬,外界氣溫過高時而上窖內仍可維持較低的溫度。土壤內的濕度變化也比較穩定,有利於防止果實的蔫縮,所以可以長時間保證失誤不變質。
不過打開地窖的時候,壹般要讓地窖通風壹段時間。進入地窖之前,還要檢測地窖中二氧化碳的濃度。
主要是點燃壹支蠟燭,用壹根鐵絲綁在竹竿上,然後將竹竿慢慢放入地窖,如果蠟燭不熄滅,則表示地窖氧氣含量可以維持呼吸,也就是可以進入,如果蠟燭立即熄滅,則不能進去,繼續通風,直到蠟燭不滅才可以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