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懿榮(1845-1900年)字正儒,壹字廉生,原籍雲南,山東省福山縣(今煙臺市福山區)古現村人。生性耿直,號稱“東怪”。中國近代金石學家,鑒藏家和書法家,為發現和收藏甲骨文第壹人。光緒六年進士,授翰林編修。三為國子監祭酒。庚子年,義和團攻掠京津,授任京師團練大臣。八國聯軍攻入京城,皇帝外逃,王懿榮遂偕夫人與兒媳投井殉節,謚號“文敏”。
王懿榮泛涉書史,嗜金石,撰有《漢石存目》、《古泉選》、《南北朝存石目》、《福山金石誌》等。與翁同_、徐_、潘祖蔭、吳大徵、羅振玉、劉鶚等鑒藏家和學者交遊密切。
他最大的貢獻是: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本人因通曉醫術在鶴年堂抓藥時,買到壹種叫龍骨的藥材,對其上面的圖形文字進行研究,並通過山東古董商人範維卿大量收購,王懿榮首次發現甲骨文,並將其斷為商代。該發現轟動中外學術界,把漢字的歷史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時代,成為甲骨文研究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