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載淳,清代穆宗人,鑄於同治元年(公元1862)。布局類似《康熙鮑彤》,同治鮑彤《甘龍鮑彤》,有江蘇、四川、雲和源。常、桂等錄局,但鑄量較清初大為減少。如保山、濟南、伊、武、阜、南、黔、廣、晉、阿克蘇等局只看到部裏頒發的樣幣。
三、同治鮑彤正式鑄造於同治元年(1862)。但是由於鑄錢損失等原因,鑄的很不正常。只有寶泉(戶部)、寶源(工部)、寶肅、寶喆、常寶、寶川、桂寶、東寶等局是常見的,其余的很少見到或只有工部發的錢樣才能見到。“同治鮑彤”是用中文楷書寫的,由大小輕重不壹的各局鑄造而成。壹般直徑22 mm左右,重約3克。銅很差,鑄造工人也不熟練。